第24节(2 / 2)

枷锁 卿隐 1924 字 1个月前

杨大儒,可是帝师之才。

圣上不由闷咳数声。

偏那镇南王的兵权不敢轻易削啊。

且不说那强势的镇南王容不容得他削兵权,就单说镇南王在边关就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牢牢挡住了那些狼子野心的夷族,光这一点,就削不得。

如此,便只能考虑立皇三子为太子了。

如此,他便要保住伯岐的世子之位。

想起伯岐不学无术的纨绔行径,圣上不免有些头痛,后悔当初实在不应将其养废。

第27章 这一年

九月初, 镇南王离京。

离京那日声势浩大,圣上亲自相送十里,执手殷殷嘱托, 并当场赠送凯旋诗一首。镇南王感激涕零, 叩首谢恩。

君臣相宜的和睦场景,一时间传为佳话。

九月中旬的时候, 朝臣们敏感的发现, 朝中风向有变。

先是有朝臣多有夸赞三皇子的美德,后有圣上几次三番将三皇子单独叫进御书房考究学问,再到之后三皇子换了之前授业恩师,改作认当世大儒为师,又一改常态与之前不对付的晋世子走动亲近, 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猜测, 圣上怕是有立储之意了。

五皇子府。

当听说圣上又将三皇子单独叫进御书房后,五皇子笔下的宣纸上落下了好大一滴浓墨。

五皇子生的面相儒雅, 饶是年纪小些, 可待人素来温和有礼,举止有度,既让人如沐春风, 也不失他皇子龙孙的矜贵。

此刻, 他那面上那素有的温和淡定,到底出现了一丝裂痕。

之前父皇迟迟未立太子, 待诸位皇子也一视同仁,这让他也存了些念头,以为自己会有一力之争。

万万没成想,最终还是这般结果。

昔年,皇考了为了前朝稳定, 改立资质相对平庸的父皇为皇太子。如今,他父皇也要效仿皇考,弃他,而立那资质心性明显不如他的三皇兄为太子?

五皇子意难平。

若说皇考那时,夷族入侵害的江山不稳,要多依仗骁勇善战的镇南王来稳固江山,因而才改立皇太子,这也在情理之中。可如今,夷族已不成气候,老将也已迟暮,他父皇为何还有顾忌重重,要那镇南王影响他们皇家两朝基业……

突然想到一个缘由,五皇子猛地变了脸色。

后又觉得不能,他父皇年少登基,如今还不及不惑之年,没道理活不过那年过花甲的镇南王。

想起他父皇这一年来频频抱恙,五皇子终是觉得不安,遂招来心腹,让他多留意下宫中动向。

秋去冬来,冬去春至。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

可今年的御史府,不见去年的喜庆和乐,入眼望去,满是悲意萧条。

饶是有各种珍贵药物续着,符老御史的生命还是即将要走到尽头。

此时林苑已是怀孕七个月,肚子已经十分显怀,再有三个月就要临产。

可符老御史却是等不到见到孙子的那日。

他本早已油尽灯枯,能苦苦熬到今日,就是为了能撑口气见到长孙诞生那日。可那日,他终究是等不到了。

圣上不顾龙体抱恙,御驾亲临御史府,特意过来送他最后一程。

病榻上的符老御史面容枯槁,奄奄一息,犹如风前残烛。好一会才看清榻前之人,当即激动的颤了颤灰白的嘴唇,老目含泪。

圣上在病榻前执着老爱卿的手,叹息不舍。

“圣上……不必为臣忧心……臣,无憾。”

挣扎的说完这一句,他叫来长子次子到床前,让他们跪下。

“符家,赤胆忠心,满门忠君……要,为君,为国,为民……如有违背,祖宗蒙羞,天地,不容!”

“父亲,儿子记下了!”

永昌十六年三月初五,符老御史去了。

圣上大悲,辍朝一日。

符家黄纸漫天,哭声哀哀。

府前高挂的白灯笼上的黑色奠字,愈发加重了悲凉凄婉之感。

灵堂设在了正屋堂上,家属披麻戴孝跪于棺前烧纸守灵,哭尸于室。

“吏部侍郎王瑜大人前来吊唁——”

“少府监张铭言大人前来吊唁——”

“国子监祭酒吴翰大人前来吊唁——”

三位大人在门外略作礼让之后,将挽联或礼金递了堂外小厮,之后敛容肃穆进了灵堂,接过香点燃后拜过三拜,之后慰问家属,劝他们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