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北方战争(42)(2 / 2)

国势 月影梧桐 1602 字 2天前

之所以不提前搞掉高尔察克,完全是因为他对***也持有不理睬的态度——原本***方面在进军滨海地区之后,颇有扶持鄂木斯克政权与中国角力的念头,陆尚荣甚至专门安排了战争预案,一旦***的计划得逞,就要对鄂木斯克政权进行预防性战争,以便在局势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提前遏制。不过,基于高尔察克一贯反日的倾向,他牢牢控制住了内部的局势,使得情况并没有朝最不理想的态势发展,也使得这个预案没有了***作空间。

所以,除非高尔察克开出诱人的条件,蔡锷是不打算出兵援救的——这不是惧怕布尔什维克的攻势,恰恰相反,他对于局势有着更明白的认识,布尔什维克战胜鄂木斯克是势在必然的,中国的用意不在于帮助列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那样建立起来的新政权未必对中国有利。现在中国最要紧的是,通过军事打击和***协调迫使布尔什维克认清目前的局势,让他们承认中国的现有地位和既得利益,维持一个与列强敌对的政权有利于保护自己——那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火力。

“大本营已经发来了密电,要求我们准备击退布尔什维克的进攻,最好能够歼灭其5-10万军队,但是,不要试图全歼进攻的布尔什维克,也不要追击的太远——将战线适当向西、向北***,稳定在原先鄂木斯克政权与布尔什维克的交界处就可以。”

孙传芳微微一笑,“总统的决策高明,恢复到鄂木斯克原有与布尔什维克的界限这个决定一方面可以避免过于刺激布尔什维克方面,为今后妥协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能显示我们的决心,可以占去实利。而且,从军事态势上看,布尔什维克要长期在我们对面维持一支兵力较为雄厚的部队是不现实的——只能后撤,留出大片空地作为缓冲区,对今后的局势,也是有利的。”

经过秦时竹安排的精心调理,蔡锷已经摆脱了死亡的威胁,寿命较之历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当然,他个人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经过这段修养,他判断大局的眼光更为提高了,他在心里暗想,这个套路,恐怕又是总统“养寇自重”的一贯做法,真要是拿下了布尔什维克,恐怕列强的矛头又对准了中国,留点余地,不但可以节省自己的力气,而且能避免今后的麻烦。当然,归根到底还在于,如果之前还有所怀疑的话,那么经过这3年的经历,所有人都相信秦时竹的判断,不管俄国内战怎么打,布尔什维克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透顶的沙皇政权不被推翻,不符合天意。

“大本营的情报也来了。”孙传芳道,“俄国人这次的指挥官叫做谢苗.布琼尼,是个哥萨克出身的骑兵军官……”

布琼尼在日俄战争时期曾经随同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到过中国东北并参加了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海参崴附近。一战期间,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不但对远东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有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俄国革命之时,布琼尼已经是所在骑兵连的连长,由于掌权的布尔什维克作出了解散一切沙皇军队的命令,布琼尼和手下当起了土匪,在红军和白军的夹缝里生存,也抢劫双方。这种无目的的暴力行动,把红军和白军都得罪了。当时有人向托洛茨基提出,准备消灭布琼尼武装。当时,已经掌握全局的托洛茨基没有同意,他意识到,强悍的哥萨克骑兵将是一支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为了表示对布琼尼的重视,托洛茨基特意将自己使用的“卢梭——巴尔特”牌汽车和一张俄共(布)党证,送给布琼尼。

接到礼品的布琼尼很兴奋,他是一员猛将,但在***上并无自己的成见,否则也不会同时对红白两军动手。他把自己的部下召来,经过商议,布琼尼阴差阳错地变成了俄共(布)党员。